“医生”院长张澍田:见彼苦恼,若己有之的“大医”

时间:2019-12-23 来源:中国医疗产业报      作者: 库奇

  北京农历的立冬时节,我们走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就中国当前的消化系统疾病相关问题采访了北京友谊医院张澍田院长。

  “目前,我国恶性肿瘤发病、死亡数在持续上升。消化道恶性肿瘤,如胃癌、食道癌、结直肠癌等,在我国的发病率排名前列。消化道癌如果能够早发现、早治疗,其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而且通过内镜粘膜下剥离(ESD手术),几乎可以根治不超过胃肠道壁第二层的早癌。发现消化道早癌最有利的武器,就是消化科医生手里的消化内镜”。一见面,张澍田就娓娓道出以上现实。

张院.jpg

  张澍田,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执行院长,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主任,是我国著名消化系统疾病专家。作为享誉国内外顶尖的临床和学术大咖,从一线的临床医生做到三甲的院长,别人的眼中,张澍田教授是无数光环加身的“大医”。而他告诉我们,自己最大的“荣誉”是患者给的称号——“这是一个好医生。”

  救治病人:给病人健康,更给他们尊严

  “药王”孙思邈在几千年就曾说过,医生应该是“见彼苦恼,若己有之”。当代社会,对每天都会接触到大量患者的医生来说,对生命的敏感性,对患者痛苦的体量,可能会变得降低。

张院1.jpg

  张澍田教授就消化系统疾病目前的诊治给我们做了科普。目前的消化道体检,只要从嘴里下根管,就可以发现早期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止住胃内的大出血,从胆管里取出结石,切除早期恶性肿瘤,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一个好的消化医师:不仅要帮患者看好病,还要尽量降低诊治过程中的痛苦,给他们健康的同时,也给他们尊严。如今,“无痛胃镜肠镜”,睡一小觉儿,让病人“享受胃肠镜”的同时,就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培养人才:“'友谊'消化直通车万里行”、“手拉手”等规范化技术输出

  随着消化内镜器械的不断发展,消化内镜下的手术已成为消化道早癌和癌前病变的首选治疗方法。内镜手术操作创伤小,对胃肠功能影响小,患者生活质量相应提高。但是不规范操作会造成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增多,若病灶切除不干净,更会对病人造成更大伤害,因此延误病情,或出现癌灶转移等。

  张澍田教授强调:“毫无疑问,消化内镜可称为胃肠道早癌者的福音。但国内消化科医生操作水平参差不齐,规范化不足,这是很大的问题。改掉一个坏毛病比培养一个新习惯更难。”张澍田教授说,“要纠正已形成的不正规操作比培训新手更花时间,所以一开始的培训就应该规范,一定要做“正规军”,千万不能当“游击队”。

  消化医师内镜操作不规范、内镜技术发展不平衡、培训模式亟需完善等等,面对这些众多困难和问题,2005年张澍田教授发起组织了“'友谊'消化直通车万里行”活动,把先进的内镜诊疗技术力量送到基层。2017年启动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推出的“将才工程”,为全国消化医生提供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的ESD手术培训;2018年,启动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手拉手”项目,以常态化的技术输出为抓手,手把手指导,提高消化医师的同质化水平,一步一个脚印,推动着消化学科的不同地域均衡的发展。

  面含微笑的医院管理者

  张院长天然一头卷发,多年的医务操劳已变的花白,休闲着装,走路飞快。这是北京友谊医院四千多名医务人员眼中,每个人都熟悉的院长形象。无论工作多忙,压力多大,张澍田始终给人其乐融融,儒雅爽朗的感受。这也是我们采访中的最深的感觉。

张院2.jpg

  每天除了繁忙的行政事务,定期出诊是医生出身的张院长至今未改的一个习惯。

  张澍田教授常对自己的学生,对自己的同事们这样说:“病人选择了医生,便是将全部信任甚至是生命都交给了你。对你来说,病人可能是你面对过的无数生命中的一个而已,可对病人来说它却是唯一。有一份这样设身处地、换位思考的心情,你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受到病人尊重认可的好医生。”

  在践行一个合格的医院管理者,一个好医生的路途上,张澍田院长身体力行,已经走过了三十余年。从张澍田教授直白的谈话中,我们看到一个大医的担当和道义。也看到一个医务管理者在工作岗位上日复一日、兢兢业业的承担和付出。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而病有所医的短板需要并呼唤着更多的有担当和道义的“大医”。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以食管、胃肠及肝胆胰腺疾病的内镜介入(微创)诊断与治疗为特色,国内领先、国际知名。

  是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重点临床专科、北京市消化疾病中心。由消化一、二、三科、消化内镜中心和消化实验室组成,共有医生66人、科研人员8人、科研辅助人员10人、护士70人。

  位于北京前门南、天坛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