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同事,没有直接接触史,为何“中招”?

时间:2022-01-19 来源:中国医疗产业报      作者:王艳

  1月17日至18日,北京海淀区又增2例本土确诊病例,分别为15日新增病例的密接者和高风险人员。

  身为同事,没有直接接触史,为何“中招”?疾控人员在阳性国际邮件上有何发现?现有疫苗应对奥密克戎还有效吗?记者第一时间专访了海淀区疾控中心主任江初。

  1、现住茉莉园一期的确诊病例是15日报告新增病例的同事,为何没有进行集中隔离管控?

  江初:海淀区18日新增确诊病例作为高风险人群居家隔离判断依据是此人跟15日新增确诊病例没有直接接触。

  所谓高风险人群,是指排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离开后3小时至1天内出现在通风不良、空间狭小密闭场所的人员,或在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停留期间至离开后3小时内出现在可能造成污染的区域的人员。

  2、18日新增病例与此前报告病例没有直接接触史,为何“中招”?

  江初:18日新增病例在15日新增病例发病期间,没有与其直接接触的经历,但到访过其办公室。办公场所多为密闭环境,冬天出于保暖目的,室内新风量减少,可能造成病毒较长时间停留。

  加之18日新增病例由于身体原因,未能接种新冠疫苗。这些因素都可能造成感染风险增加。

  3、17日市疾控中心公布了本起疫情的溯源情况:病例自述近期收发过国际邮件,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此前,我们曾处理过新冠病毒“物传人”的情况吗?跟以往的经验有何不同?

  江初:这是北京首次应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此前海淀区疾控中心没有处置过新冠病毒物传人的情况。曾经我们也在邮件包裹上检测到过新冠病毒,但含量非常低,病毒在外界环境一般存活2到3天后活性会大大降低。而本次来自加拿大多伦多的邮件,在检测过程中体现出的病毒量和存活时间都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整个邮寄过程长达8天,还有可能造成物传人感染。这让我们对新冠病毒有了新的认识,再次给我们敲响了防范新冠病毒的警钟。

来源 | 图虫

  4、海淀区本次新冠疫情处置过程中,“排查快、流调快、管控快”,什么起到了关键作用?

  江初:在本次疫情处置过程中,有一点很值得关注:15日新增病例工作的单位有一项明确要求——发现健康状况异常的员工,须携带核酸阴性证明返岗;患者也履行了个人防控责任,感到不适及时报告、检测。如果单位没有提出这个要求,抑或个人没有报告,坚持带病上班,那都有可能造成较大范围的传播。“早发现”对于本次疫情的控制,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我认为,这个单位的做法值得点赞、推广。人员密集的单位、公共区域、居民社区等场所,更要密切关注人员的健康状况,出现异常及时进行核酸检测。

  5、北京首次迎战奥密克戎,疾控人员对它有什么样的新认识?给居民的自我防护提出什么样的建议?

  江初:奥密克戎感染通常潜伏期短,但病症较轻,起病时几乎很难被患者自身察觉。但一旦出现明显症状,如咽部不适、低烧等,此时病毒量就已经非常多了。因此,它具有传播性强,但传播隐匿的特点。大家一定要对奥密克戎抱有高度的警惕性,时刻做好自身的健康监测,一旦发现自身出现新冠肺炎相关的症状,及时就医。

  各种证据显示,15日新增病例不排除其经境外物品而感染病毒的可能性。建议在疫情期间,要对来自疫情严重地区的邮件提高警惕,减少接触。不去中高风险地区,非必须不出境,非必要不出京。

  我们总结出了规避感染风险的三个重要因素戴口罩、常通风和保持安全距离。需要解释的是,戴口罩做到4小时一换,在通风良好的环境,并保持2米及以上距离,如果能同时做到这三点,感染病毒的风险基本很小。感染风险随着三个因素的减少而逐渐增加,如果三个因素同时做不到,则处在感染病毒高风险的环境。疫情期间,比如密闭的电梯或不戴口罩的聚餐,市民要尽量避免置身于这样的环境。

  另外,如果大家在疫情期间接到卫生、疾控部门的电话,请不要恐慌,积极配合流行病学调查及防控措施。您的配合对于疫情尽快得到控制,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尽快得到恢复,十分重要。

  6、不少公众关心,现有疫苗对于预防奥密克戎还有效吗?

  江初:目前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奥密克戎变异株对现有疫苗并未完全出现免疫逃逸;现有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仍有一定的保护效果,但对其预防感染的能力有所下降。但现有研究也明确显示,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现有疫苗预防重症和死亡仍有明显效果。

  根据我国的临床数据,新冠肺炎重症患者超6成未接种疫苗,而接种三针疫苗的患者几乎都没有发展成重症。目前,接种疫苗仍是抵御病毒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人们接种过第一针、第二针后,体内产生的抗体会逐渐下降,而当6个月后,再接种加强针,体内产生的抗体滴度便会数十倍增长,保护效果十分明显。

  我呼吁,没有禁忌症的人群,积极主动、尽早尽快接种疫苗,特别是接种加强针。

  7、对于本次发生在海淀区的疫情,后续情况疾控部门作何预判?

  江初:15日新增病例出现时,引起疾控部门的高度关注,担心这例没有接触过高风险人群、没有中高风险地区旅居史,甚至没出过京的病例背后,隐藏着更多没有浮出水面的患者。

  但通过细致流调和先进的基因测序技术,疾控部门很快锁定了这例病例与阳性国际邮件之间的关系。通过人员、环境监测,我们发现其污染范围较小,其传播链和接触方式都较为明晰。顺藤摸瓜,我们很快对密接、次密接、风险人员和风险点位进行了行之有效的管控,避免造成更大规模的传播。

  未来几天里,不排除在管控人员里会继续出现发病感染者,但我认为只要传播链清晰,疫情在短时间内受到控制是很有希望的

  来源:三甲传真

  原标题:《无接触也被感染!北京持续新增病例感染途径曝光,为所有人敲响警钟!“染毒”邮件又有新发现……》

  凡未注明“来源:健康界”的文字/视频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自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健康界赞同其观点或对其真实性负责。健康界力求内容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但无法保证已发表内容及所引用材料的适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因此只做参考使用,不建议读者以此做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