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衰——最后的战场

时间:2022-07-28 来源:中国医疗产业报      作者:王艳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心血管疾病(CVD)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取得了惊人的进展。在工业化国家,年龄调整后的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数量下降约三分之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等相关疾病的死亡率都显著下降,唯独心衰是个例外。”

——Braunwald E. Heart failure. JACC Heart Fail. 2013;1(1):1-20.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

心衰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心脏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因此被称为心血管病领域“最后的战场”。

“最后的战场”——心衰患病情况严峻

心衰患病率居高不下,患者数量逐渐增多。据相关数据显示,发达国家总体心衰患病率为1.5%~2.0%,70岁以上群体患病率超过10%[1]。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数据显示我国心衰患者达到890万人[2]

心衰患者病死率随患病时间增加而快速升高。据相关研究表明,心衰患者1年内死亡率约20%,5年死亡率将达到50%。

高再住院率和高住院费用增大心衰患者的经济压力据研究显示,我国心衰患者1年内全因再住院率高达69%,住院费用占其治疗总费用66%[3]

高患病率、高病死率、高再住院率,给心衰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心理负担。未来,随着心衰患者数量的增加,在不断改善医疗技术、提升诊疗效率的同时,引导、培养患者的健康管理意识,定期进行健康检测也至关重要。

定期检测对于心衰的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

生物标志物检查是心衰诊断评估的常规手段之一,对于心衰患者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具有重大意义。因心衰涉及的神经内分泌激素激活、心肌牵拉、心肌损伤、心脏基质重构、炎症、氧化应激及肾功能不全等病理生理学过程都有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所以生物标志物检查也是解决心衰问题的必要途径。

在2015年欧洲心脏学会(ESC)心力衰竭委员会、欧洲急诊治疗学会和流行病急诊治疗学会联合制定的《急性心力衰竭院前和院内管理指南》中,推荐了BNP/NTpro-BNP、心肌肌钙蛋白I/T、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T2)、D二聚体等生物标志物在临床中用于心衰检测[4]

image.png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前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主席葛均波院士曾提出:“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表现或者晚期阶段,常常成了老人的最后一道坎。对它虽然暂时无法追求治愈,但可以通过管理,提高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回归社会,回归家庭。”

心衰患者定期检查对于心衰诊断与治疗至关重要。大多数患者在出现症状时,其心衰已经持续恶化过久,错过最佳药物干预时机,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因此,心衰患者无论是否在住院治疗,都需要进行定期检查、定量管理,不断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

即时检验(POCT)

——更加便捷高效的心衰患者定期检测方案

为心衰患者提供更加高效检测服务。相较于传统实验室检测,POCT检测能够对排队采样、样本送检、结果等待等检测环节进行优化,在患者身边进行检测,避免因长时间走动给心衰患者的心脏带来负担。

为心衰患者提供更加便捷的检测服务。POCT设备小巧方便,应用场景多;操作简单,操作人员易培训;精准度高,检测结果更真实,患者能够在就诊的临床科室进行检测;另外,POCT设备引入基层医院、社康后,能够让患者在家门口接受专业检测服务,更加方便。

为心衰患者全疾病周期管理提供支持随着5G技术的发展,POCT设备也逐步升级为云端化的iPOCT,这也极大程度提升了患者检测数据的收集、分析、共享能力。在分级诊疗制度的背景下,为心衰患者普及全疾病周期管理服务提供技术支持。

总的来说,在心衰这“最后的战场”上,定期检测是基于现阶段医疗水平给出的“作战方案”,医生定期根据检测结果对患者病情进行监测管理,有利于其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快速响应。而在这个环节中,POCT正脱颖而出成为最灵活化的“作战武器”,在确保检测精准度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系统化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希望随着医疗科技的发展,看到更多的好产品出现为患者解决切实问题。

参考文献:

[1]Mosterd A, Hoes AW. Clinical epidemiology of heart failure. Heart. 2007;93(9):1137-1146.

[2]《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0》概述[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21,19(07):582-590.

[3]Huang J, Yin.H, Zhang M, et al. Understanding the economic burden of heart failurein. China: impact on disease managementand..resource utilization[J]. Journal of medical economics, 2017, 20(5): 549-553.

[4]Mebazaa A, Yilmaz MB, Levy P, et al. Recommendations on pre-hospital & early hospital management of acute heart failure: a consensus paper from.the Heart Failure Association of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Emergency Medicineand..the Society of Academic Emergency Medicine[J]. Eur J Heart Fail. 2015;17(6):544-5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