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专家专访——
老百姓评价医生时,常常会给予他们“白衣天使”的美誉。的确,救死扶伤,妙手回春,这是很多名医的真实写照。而对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苏州大学医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李锐而言,一名有实力有担当的名医,不仅仅是“天使”,更是一名敢于挑战病魔,勇于创新研究的“战士”。作为我国消化病领域的知名专家,李锐教授不仅在消化内镜临床和科研领域成果斐然,在关键时刻也总是能挺身而出。从抗击非典到抗击新冠,李锐教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诺言。6月中旬,他也将出席第18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与更多业内精英进行分享交流,为未来治疗更多病人,挑战更多顽疾注入新力量。
肩负使命,他既是“天使”更是“战士”
熟悉李锐教授的人都知道,1998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的他曾经有一个航天梦,但选择了医学事业,他从未后悔过,并且始终坚守自己的信仰。早在2003年非典期间,他就坚守在一线,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去年新冠疫情爆发,他再次挺身而出,成为援鄂医疗队员。这一次,他甚至瞒住了自己的母亲。
李锐教授一直非常孝顺,他知道,这次前往武汉风险很大。因此,在出发之前,他刻意隐瞒了消息。然而,当他到达武汉后的第三天,母亲还是发来了消息。这一天是他的生日,很多亲朋好友都发来了祝福,母亲的消息也赫然在列。“多保重,报纸上看到了!”简单几个字,让李锐教授感慨不已。同为医务工作者的母亲深知忠孝不能两全,国家有难,儿子选择舍小家为大家,她理解这份心情。
在抗疫期间,李锐教授作为消化科医生承担着非常重的任务。“选择学医,就是选择为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而奋斗终身。这次我们援鄂医疗队员都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做一名勇敢的战士,不忘医者初心,牢记职业使命。”带着这样的信念,李锐教授承担起医疗及值班工作。除了要参与多学科查房之外,他还主动深入隔离病房指导患者消化道管理,让无数病人甚为感动。
作为一名科研型医生,在完成繁重抗疫工作的同时,李锐教授不忘总结研究。他总结并起草了同济医院光谷院区“重症患者胃肠功能支持诊疗方案”,参与制定病区NCP营养评估及支持方案,不仅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更为全球提供了抗疫经验模板。
精修内功,他是胃癌肿瘤免疫“探路者”
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尽管时常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李锐教授始终充满自信。因为在他看来,医生在不断历练的过程中,也是一名“探路者”。
“很多时候,病人对于自己的病情并不了解,医生在询问的过程中,能够获得的信息也非常有限。这就需要我们要有过硬的技术和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于我们消化病等内科领域的医生来说,必须学会思考推理,才能用精确缜密的思维一步步抽丝剥茧,找到病灶。”
早在硕士毕业时,李锐就独立发表了胃癌肿瘤免疫相关文章,甚至还被上报为省级科研项目。2008年,读博期间的他在老师陈卫昌教授的带领下,将胃癌肿瘤免疫相关课题申请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科研成果不断问世的同时,李锐教授也将其运用到临床中,造福很多病患。
2009年,李锐和团队接到了一个难度很高的手术任务。一位31岁的女性患有直肠肿瘤,生命岌岌可危。历经4个半小时,李锐成功完成苏州市第一例消化道肿瘤内镜下黏膜剥离手术,不仅完整切除肿瘤,还保住了患者的肛门。命运就是如此神奇,时隔4年之后,这名患者的丈夫又被确诊为早期结肠癌,依然是李锐成功完成手术。后来,患者专门寄来了感谢信,信中尤其表达了对李锐的感恩之情。“感恩李医生,他救了我和丈夫的命,也保住了我们这个小家庭。”
“学无止境,这个词同样适用于我们医生。特别是消化病领域,新技术和新方案层出不穷,早一点学习并融会贯通,就能为更多的病人减轻痛苦和负担。”带着这样的目标,李锐近年来一直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经验分享和同行交流。作为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消化内镜分会隧道技术协作组副组长、消化内镜分会早癌协作组委员,他对即将到来的第18届北京国际消化疾病论坛有很多期待,能够从中汲取更多的营养,这是他最大的目标。与此同时,他也将在论坛期间进行实操展示,把自己的经验心得分享给更多的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