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学科壁垒创新肿瘤防治新理念
——依托肿瘤智库构建一站式肿瘤智能导航系统
中国医疗产业报讯 2020年多学科交叉建立符合人体运行规律的肿瘤防治策略研讨会于11月28日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成功举办。本次大会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风险评估与系统康复专业委员会、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肿瘤风险评估与系统康复委员会联合主办,中科院计算所西部高等技术研究院、北京徳医堂健康管理有限公司、烟台普罗吉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协办。
“如何发挥多学科优势,建立符合人体运行规律的肿瘤防治策略”是本次会议的焦点议题。北京大学副校长、北京大学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中科院计算所西部高等技术研究院院长谭光明到会致辞。詹启敏院士指出,肿瘤防治是系统工程,需要基因组学、蛋白组学、免疫学、病理学、代谢组学、功能医学、现代影像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生物医学与计算科学等多学科深度交叉,实现肿瘤的精准预防、精准诊断,精准病因分析,为患者提供符合人体运行规律的防治策略。完善建立多维肿瘤风险评估和系统康复是一个重要课题,完善精准评估和个性化治疗也是非常迫切的任务。詹启敏院士希望依托学会,突破学科壁垒,在多学科多学科交叉建立符合人体运行规律的肿瘤防治策略方面,积极参与制定理论标准和行业规范;通过产、学、研、用协同发展,创新肿瘤防治的研究与实践。建设强大的跨学科平台,为人民健康建立防线,实现从源头防控肿瘤疾病,为健康中国贡献力量。
谭光明主任在致辞中表示,生物医学已进入以大数据为驱动,跨学科、大纵深策源重大原始创新的变革时代。大数据、人工智能、高性能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医学领域的跨学科知识整合,将在肿瘤精准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来自肿瘤学、分子生物学、信息科学的数十位国内顶级专家汇聚一堂,气氛热烈,多学科顶级专家进行激烈的思维碰撞,大家从三个维度诠释了肿瘤防治的现状与未来:(1)多学科交叉建立多维肿瘤预后风险评估体系和符合人体运行规律的系统康复理论体系;(2)传播健康智慧、点亮生命希望;(3)肺结节风险评估与应对策略,。
在大会发言中各位专家北大肿瘤研究所吕有勇教授做了科学利用古今中午医学智慧的报告,介绍氢医学在肿瘤的防治作用,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秦钧主任就如何利用蛋白质组学实现胃癌精准分型,为患者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做了汇报,中科院计算所西部高等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的张春明介绍了从计算医学角度重新认识人类基因组、进化中肿瘤基因组,对定量解读所有的变异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提出计算医学服务于肿瘤治疗药物的适用性判断、耐药机制判断、转移癌的原发灶预测,阐释大数据、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认识生命、认识肿瘤的新方法。中科院计算所-哲源·图灵-达尔文实验室主任牛钢博士,介绍了计算医学指导针对无靶点、转移、耐药等复杂肿瘤的治疗,将临床药物获益患者人数提高至60%-80%。
中国医科院肿瘤研究所胸外科高禹舜主任高禹舜教授介绍了如何依托D-DSG诊断流程,基于电磁导航、三维重建或H-Marker的小结节定位,以及解剖性部分肺叶切除术等世界前沿的新技术对肺结节外科处理提供帮助,做到精准切除,加速患者康复;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医学物理与技术中心分子病理学研究室聂金福教授做《ctDNA甲基化在肺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发言;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风险评估与系统康复委员会左占杰副主任委员介绍肺结节多维风险评估体系与应对策略,倡导建立多维度肺结节风险评估体系;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何裕民教授、美国威克森大学医学院病理系终身教授崔征、云南瑞奇德医院院长徐梅等多位专家学者交流了本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方向。
老年保健协会肿瘤风险评估与系统干预专业委员会科普部任云霞主任,在会上《揭开癌症之谜》新书预售,号召全社会各界优秀专家共同撰写《肿瘤生态学》,并启动向全国肿瘤医生的“肿瘤转移患者康复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北京徳医堂健康管理公司依托互联网建立肿瘤诊疗策略咨询、肺结节风险评估云平台、肿瘤基因组解读云平台等,把前沿理念和技术扁平化,直接惠及患者,为患者肿瘤防治提供顶层策略,实现肿瘤GPS导航,少走弯路,务实解决患者实际问题,成为医学大会的一个亮点。
大会最后宣布拟于2021年4月18日继续召开大会,期待有更广泛的参与、更新的理论突破、更优秀的技术手段应用于肿瘤防治,破解肿瘤精准评估和个性化治疗难题,完善多维肿瘤风险评估体系,完成肿瘤系统康复的重要课题,服务于人类健康命运共同体。
本次学术研讨会线下会议气氛热烈,同时在线学员达3.3万余人。(文/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