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伤肝,是真的吗?

时间:2022-03-28 来源:中国医疗产业报      作者:王艳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带来的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体现在肝脏与肾脏的功能损害。因为,药物进入人体后,最终的代谢产物,需要由肝脏和肾脏进行处理。目前已经发现,在全球范围内,共有1100多种化学合成药物,具有潜在肝脏毒性。咱们这儿的情况更为严重,因为普通百姓获得药物的途径较多,有些地方,药店比公共厕所还多。此外,自配药物、盲目使用偏方、滥用保健品等现象,也是导致药物损害的相关因素。那么,哪些药物容易引起肝脏损伤呢?药物性肝损伤,会引起哪些表现?什么人容易中招,需要加强预防呢?咱们现在就为大家解疑释惑。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in.jury,简称DILI,是指各种化学药物、生物制剂、传统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代谢产物、辅料等所诱发的肝脏损伤,是最常见和最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国际研究表明,每10万人中当年发生DILI的病例,约为13.9例至19.1例。咱们这儿,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病率,是每10万人中,平均23.8例,急性DILI,约占急性肝损伤住院比例的20%,其中,6%至20%,会发展为慢性肝脏损伤。

  药物性肝损伤,可以分为肝细胞损伤型、胆汁淤积型、肝血管损伤型、混合型等类型。同1种药物,可以导致不同类型的肝损伤。不同的药物,可以导致相同类型的肝损伤。药物性肝损伤,可以没有症状、只有生化指标升高,也可能出现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药物性肝损伤发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乏力、食欲减退、恶心、讨厌油腻、小便变成深黄色或褐色、上腹部胀痛、肝区不适等表现,也可能出现发热、皮疹、黑便、昏迷等表现。判断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的关系,需要应用因果关系评估量表,考虑服药和停药至肝损伤的时间、停药后的肝功能指标变化、肝损伤病因排查等多种因素。

  通常,服用药物后的1个月左右,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但是,也可能在服药几个月以后,甚至1年后,才出现肝损伤。因此,出现不明原因肝损伤表现或肝功能指标异常时,应该考虑药物性肝损伤的可能性,就诊时,需要向大夫详细说明自己的服药情况,并且进行相关检查,如此,才可能及时发现药物性肝损伤,并且采取应对措施 。

  药物造成肝损伤,分为2种情况。第1种,是药物直接损伤肝脏,这种情况,多数是服药过量所致,或者是服药前没有注意药物禁忌,不清楚药物对肝脏的潜在影响,尤其是患有肝脏疾病的患者,因为忽视药物与自身病情的关系,导致或加重了肝脏损伤。第2种,是免疫系统引起的特异性肝脏毒性。这种情况,通常难以预料,由于服药后,触发免疫反应,免疫细胞对肝脏发起攻击,导致药物性肝损伤,这类药物肝损伤较为严重,进展较快,甚至会危及生命。

  引起肝脏损伤的药物,最具代表性的,是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尤其突出。咱们这儿,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最为常见,而且是危害最大的药物不良反应。克林霉素等抗感染药物、环磷酰胺等抗肿瘤药物、卡马西平等中枢神经用药、卡托普利等心血管系统用药、治疗代谢性疾病的甲巯咪唑、己烯雌酚等激素类药,都是容易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常见品种。值得注意的是,咱们这儿,中草药及膳食补充剂等造成的药物性肝损伤,所占比例超过25%。

  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的人群,包括老年人、儿童、孕妇、长期喝酒的人、患有肝脏疾病的人,比如,孕妇对丙硫氧嘧啶及抗生素,具有易感性,服用这些药物时,容易发生药物性肝损伤。喝酒的人,服用对甲乙酰氨基酚、异烟肼等药物,可能导致肝损伤。此外,药物性肝损伤,也受到遗传及性别因素影响,比如,女性可能对米诺环素、甲基多巴等表现出更高的易感性。药物性肝损伤,可以急性起病,也可能隐匿性发作,因此,高危人群服药期间,应该进行肝功能检查。出现药物性损伤时,需要权衡利弊,由医生决定是否立即停药。有些时候,应该按照肝功能的检查结果,适时进行保护治疗,促进肝细胞再生,增强肝脏的解毒能力。最后提醒大家,应该按照病情需要服药,吃药前需要了解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长期服药,应该定期检查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