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化作为我国的一项国粹,越来越被老百姓认可,尤其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健康服务业蓬勃发展,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中医药健康服务业,以教育传播正确的养生技能,通过中医养生送到群众身边,加快中医药文化融入社会,提升广大群众中医健康养生素养,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让更多的老百姓“识中医、信中医、用中医”为百姓就医精准“导航”,向社会推荐中国好医生。
神州自有能医手,东亚何曾见病夫——医学家杨俊耀
人生是一本怎样的书呢?有的人平平淡淡,和风细雨,但他的人生之路却丰富细腻;有的人坎坎坷坷,千磨万难,但他的人生之书却引人入胜;有的人飞黄腾达,青云有路,但他的人生之书却不堪卒读。翻开杨老师这本厚重的书,读罢,让人不能释怀!
经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和研究,杨俊耀将中医整体辨证观念细化到证的特异性、可变性、交叉性、夹杂性、非典型性五性。杨俊耀成为当今在全国中医出诊第一人,打破了中医不出诊的先例。杨俊耀医生出生于中医世家,幼承庭训,精于医理,勤于临床,学验俱丰,尤其擅长诊治内、妇、皮肤科疑难怪病重症,虽常临繁证而心中自有平仄,屡起沉疴。近年来他主要致力于“多病杂陈”的临床与应对。其行医的足迹几乎遍及祖国的天南海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每年受邀到各地出诊时间达近300天,被人称为“空中飞人”,是位名副其实的大轿医。杨俊耀作为大轿医不仅具有良好的医德而且具有极高的剖析现象的天赋,近年来在中医界取得辉煌的成绩:学术论文被多家国家级核心期刊登载:论文《CRF应选择中医治疗》入编中央党校出版的《中国优秀领导干部论坛》第六卷159页;《治湿热首当辨证分型立方遣药贵在对立统一》入编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医杂志》第50卷第1页;《如何理解中医药治疗疼痛》入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医学创新发展》第866页;《中医药继续教育旨在重塑德艺双馨的上医》入编中华中医药学会主办的《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第25页;《拒绝伪科学的诱惑远离药源性的侵害》入编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医药发展与人类健康》第567页;《治疗习惯性便秘不但要审证求因更贵在对立统一》入编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核心期刊《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第22页;《论医道 论医改》入编中新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当代思想经典》第480页。努力奋斗,天空依旧美丽,梦想仍然纯真,放飞自我,勇敢地飞翔于梦想的天空,相信自己一定做得更好。他获得了当之无愧的成绩肯定及荣获了众多称誉:2005年8 月被聘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2005年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有关部门的派遣作为中国中医学代表到东南亚诸国及地区进行讲学与临床技术指导;2006年7月被聘为《中华中西医临床杂志》第二届编委;2007 年7月被聘为卫生部全国卫生产企业管理协会《中国卫生产业大典》编委;2008 年8月当选为中国医师协会全国“治未病”讲师团讲师;2009年11月被国家医学教育发展中心聘任为《中国医学临床技术新进展》学术顾问;2009年4月当选为全国名医理事会副理事长;2009年12月经中国国际医师协会专家委员会初审和复审合格,被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破格提升为主任中医师;2010年10 月受中央电视台之邀做客央视?华人会客厅?中华名医栏目;2011年3月当选为运城市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2011年8月做客央视?养生频道?《名家.精英》高端对话访谈栏目;2011年8月所创办的杨氏中医肾病研究所被运城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医疗卫生行业十大品牌单位;2013年8月16日杨俊耀先生 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和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推荐与委托正式担任《中国中医药年鉴》(学术卷)的编委;2013年11月受邀参加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十届中国科学家论坛盛会。其学术论文《CRF应选择中医治疗》入选《创新驱动中国梦一第十届中国科学论坛成果荟萃》;2016年3月被增聘为中央机关健康顾问团首席专家;2017年评选为《科技与生活》年度人物;2018年荣登《硅谷杂志》及另外十多部国家级科学发展文献封面人物;同年12月在北京中国科技会堂圆满成功地举办了“杨俊耀医师中医临床治疗学术报告暨新闻发布会”,时有中央办公厅、国家卫健委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北京西苑医院等部门的各位领导、著名专家和学者及国家级主媒体新闻界记者30多人出席了会议;2019年被收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并正式入职中科院智库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是中国自然科学最高学术机构、科学技术最高咨询机构、自然科学与高技术综合研究发展中心。2020年荣登《硅谷杂志》封面与年度人物;2021年被第一健康报道通联部授于:健康中国行动·健康宣传大使。第一健康报道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例行新闻发布会指定宣传媒体以及世界卫生组织、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新闻发布媒体,在“宣传卫生健康政策推动行业典型、传播社会正能量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专注健康中国新闻发布与传播的互联网新媒体。
肩负国家卫生政策、健康科学知识、疾病知识传播的重要使命,崇尚“使国民有效重视个人健康,预防慢病、不生病、减轻病、养生保健颐养天年”的健康医学理念。生命如同寓言,其价值不在长短,而在内容。生命只有焕发光彩,方不辱没生命的意义。医学,其实就是两个字而已,医学之路本来就是一个高峰连着另一个高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是他永远牢记在心头的誓言。杨俊耀始终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乐观心态,勇往直前沿着医学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将上下而求索,为“健康中国”不留余力。
“水中毒”是新时代民所患万病之根源
——杨俊耀
过量的饮水和人类生活条件的巨变及旧的观点理念长时期的误导(即让人多饮水)造成的“水中毒”而形体“湿热”是新时代民所患诸多病征之总纲;是造体微循环障碍和机能性疾病尤其是杂病乃至重大疾病之重要因素;“湿热”病机在当今时代民所患各种病变中具有非常的普遍意义。如何将湿热清利,以求气、血、津液、精、神畅达,自然成为临床治疗的一个主要目标和基本原则;然而“去菀陈莝,开鬼门,洁净府”三大原则在当今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中仍不失其重要的参考意义;最终的修复和维护机体正常代谢机能才是从根本上让失衡的免疫力得以重建而恢复恒衡,才是人体提高自身能力的最基本最主要的举措。而中医药学所关乎的机体正常代谢机能无非就是通过正确的治则治法让人体始终或持久保持着升降出入有序的态势。
医道虽难,能难其所难,亦不见为难,凡医者只要是能抓住了疾病它所具时代属性之特点,能突破刻舟求剑的僵化教条之虞,能让思想理念适应客观形势的变化,则即无畏难也。
上古千年,小冰河纪,产能低劣;
天寒地冻,衣不遮体,食不裹腹;
战乱频繁,灾荒连绵,民不聊生;
民患病灾,疾主“寒疫”。
延三世纪,东汉时期,仲圣巜伤寒》,
桂枝,发汗解表,效及百年,
救民拯世,流芳千秋,今人乃拜。
然:星转斗移,气候环境,人居世态,
与古迥异,温热流行,民疾有变,
仲圣之法,温病寒用,有效不效,
医界生疑,求贤达出。宋金时代,
十一世纪,河涧顺势,挺身站端,
传承发掘,倡导辛凉,清热养阴,
自创双解,通圣之学,乾坤大挪,
温病鼻祖,名不过誉。续至明清,
1642,吴又可继,著《温疫论》,
温病学说,兴盛至衰,五百年史。
上古千年,小冰河纪,产能低劣;
天寒地冻,衣不遮体,食不裹腹;
战乱频繁,灾荒连绵,
民不聊生;民患病灾,疾主“寒疫”。延三世纪,
东汉时期,仲圣巜伤寒》,桂枝,
发汗解表,效及百年,救民拯世,
流芳千秋,今人乃拜。然:星转斗移,
气候环境,人居世态,与古迥异,
温热流行,民疾有变,仲圣之法,
温病寒用,有效不效,医界生疑,
求贤达出。宋金时代,十一世纪,
河涧顺势,挺身站端,传承发掘,
导辛凉,清热养阴,自创双解,
通圣之学,乾坤大挪,温病鼻祖,
名不过誉。续至明清,1642,
吴又可继,著《温疫论》,温病学说,
兴盛至衰,五百年史。
21世纪,2007,杨氏俊耀,承前启后,
突破固有,论北亦湿,非南独具,
长篇宏幅,《湿热证治》,三掀变革。
非吾自大,非余自衒,理在其中。
球体转暖,臭氧层降,物丰食盛,
肥甘厚重,叠进肠间,产湿酿热;
信息传递,电子光缆,购物销售,
银货交易,网上点激,长坐楼舍,
久卧洋墅,体劳懈怠,汗水难挥;
出行车替,高铁成网,航班万里,
空调冷饮,冲凉浴身,不再奢求,
汗出逼退。养生八卦,庸医伪师,
粉墨登场,沽名钓誉,敛财害命,
可恶之一,误导多饮,喝水八杯。
环境因素,人为推进,水多成灾,
破坏身体,致病招灾。
水乃双刃,生命之源,万病首恶。
聚为水,水聚为饮,饮聚为痰,
稀者为饮,稠者为痰。水湿痰饮,
妄为姿生,代谢失常,众病而发。
千年中医,智慧卓绝,应对自如。
水湿初微:温阳化气、芳香化气,
谓之化湿;水湿中满:燥湿除饮、
渗补脾土,谓之利水;水多积潭,
挖槽开渠,逐水污下,中病即止,
谓之逐水。水堵成浊,水行浊消,
浊降清升,诸疾向愈,愈出自然!
水本性阴,所属寒凉,但可从化,
久郁酿热,名曰湿热。体质差异,
不同趋向,临床常见,湿热并重、
热大于湿、湿大于热,见证各型。
湿热内蕴,迫血妄行;湿热交挚,
身热不扬;湿热中阻,脘腹胀满,
恶心呕吐,二便失调,甚或“关格”;
久稽下焦,蕴郁胞络,带下黄黏,
臭秽灼痒,少腹热痛,心中灼热,
口苦咽干,小便短赤,大便秘结,
盆腔积液;湿热凝结,蕴蒸于上:
浸淫颜面,面色黧黑、起疹斑片、
色素沉着、色素褪变,臂背酸胀,
苦楚不堪;千般万态,为祸周身。
针对湿热,如何应对,见余所著,
《温热证治》,不再赘述。今人习医,
不晓有汉,无论魏晋。死抱旧法,
胶瑟古典,潜心传承,却在作朽;
生搬硬套,不去糟粕,不顺时势,
空讲发展。悲哉!!逆流挽舟,
为时不晚;古训新知,融一炉冶,方是通途。
没有传承,创新就失去根基;没有创新,传承就失去价值。唯有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才能擦亮中医药这块金字招牌,让古老的中医药历久弥新。
药物辨真伪,方书通古今——战略学家杨俊耀
杨老师不仅在医学上硕果累累,而且在医学认知、理论研究、医德等各个领域都有深刻的认识。他的认知,已不单单是医疗技术的革新,而是医学观念,认知层面,理论层面的重大突破!但无论怎么说,在他身上演绎了:学科交融,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医学创新的生动一幕!
杨俊耀始终认为,无论哪一行,只要勤奋学习与刻苦研究学术最终都会达到一定的水准,而且许多人都会达到同等级的标线,成了不分仲伯。如是要想再分出高低,关键还是在于靠一个人所拥有的爱心、责任心、事业心多少来评判,爱心是动力,责任心是态度,事业心是目标。尤其是在医学领域的工作中,具有良好的医德与对人体健康与疾病认识的敏感性和对现象剖析的深刻性的科学素养,乃至天赋等等还是不够的,关键是还应具有“三心”才可使然!故此,多年来在他孜孜不倦的追求中,一直抱着医者父母心的境界和力求拥有高超的医术追求为每一位患者解除病痛,以术乐百姓,德善后世的愿望和追求为广大患者及家人解除痛苦。是“三心”让他取得了治疗疑难重症和“多病杂陈”的显著成就。
祖国传统医学疑难病证与现代难治病在概念与范围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现代疑难杂病是指一些病因不明而缺乏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由于其概念较笼统,它可以因时代、地域、医学体系、医疗条件、医疗水平以及经济文化,生活条件的不同而异,但就将其归纳,不外乎以下五点:(1)、病程漫长,久治不愈;(2)、怪病奇证,症状奇异;(3)、病机复杂,辩证难明;(4)、用药困难,治疗棘手;(5)、因医源性,药源性导致的失治、误治而迁延成的宿疾顽症。祖国传统医学很早提出的“风、痨、臌、膈”四大疑难病证多属现代难治病的范畴,虽然对疑难病证的概念未作出统一定论,但一般以其病因复杂,症状怪异多变,病机虚实兼夹,寒热错杂,辩证难明,治疗棘手为主要临床特点,与现代难治病在概念与范围等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杨俊耀认为:中医中药治疗疑难重病和“多病杂陈”疗效固然肯定,但世上无神医,天下无秘方.诊病如量体裁衣,亦即是,疾病因人体质不同,易感邪气有别,发病证型有异,疾病还因时间变迁呈阶段性变化,地理环境、社会环境之差异,表现为不同的证候类型,这就要求必须具有,既是生物医学家,同时也应是医学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的合格中医生,对患者疾病产生的原因、患者心态和社会背景进行系统评价,充分依据病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特征进行诊断与治疗。且由于医学知识的专业性、风险性、医疗效果断定的困难性、医生对病人所担负的法律责任,故此,任何远程性医疗服务都是骗人违法的,尤其是网上诊断、函购寄药等也是医疗行业中的害群之马之一,因它具有很强的欺骗性,它不仅给人的健康和经济造成重大损失,而且更具文化破坏力,愚弄了信奉科学,崇尚专家和舆论的社会大众。
大轿医杨俊耀在抗衰老方面也很有见地,他认为:方无大小,药不在贵贱,只要能治了病,便是好方好药。人参能吃死人,大黄也可救活人。方药必须与病证相付,才能治病疗疾,才能让人类益寿延年,否则弄巧成拙,反成其害。药物若孤立地看待,仅具有单纯的一般属性,也就是说,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势必亦决定了其相关药用的独特性。当中药离开了中医学理论的指导,违背了理、法、方、药一线贯穿和君、臣、佐、使的原则,不顺从升降浮沉和气味归经之趋向及不晓药物的剂型剂量改换的应变时,它就如同商品离开了流通领域后一样,也就再不是“药”了。
他还认为人类健康与长寿之奥秘关键是在于其身体机能状态的良性循环的可持续性建立,而内外环境因素的相互制约与协调应是身体机能状态能否始终成为良性持续循环的先决条件和主要因素。这里的外环境因素单从狭义上讲,是指人的心理情志和参与社会活动时的个体特有行为以及在接受保健和疾病治疗过程中因条件和诊疗技术之不同而言;内环境因素其不外乎人体的脏腑器官、经络百骸、气血津液等有形实体。先从外环境因素而讲,由于人类乃是地球上进化层次最高的动物,层次越高,运动形式亦就愈复杂。复杂的运动形式所产生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表现较之其它任何动物一方面要强烈的多也丰富的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人类的精神心理应急与应激能力特别强!人体哀老是一系列生理、病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其机制极为复杂。近代许多医药学家虽然对此进行了不懈地研究并且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不尽人之所望!我们应科学地理解中药,独具特色的中医学理论体系势必亦决定了其相关药用的独特性。
客观事物的形成,一般都循着有秩序分层次的自然结构法则,中医学的证候也有其自身的结构和层次,它不单存在着一种以空间因素为坐标的圈层式(也可以理解为螺旋式)结构层次,这明显包含着以时间等因素为坐标的连续式层次结构以及各种脏腑之间证候则又近似于平面或扇形等层次结构。处于连续层次中的各种证候之间,不仅具有相邻的关系,而且还有相继的关系。
杨老师的人生是盛开的花朵,它绽放得美丽,舒展,绚丽多姿;生命是精美的小诗,清新流畅,意蕴悠长;生命是优美的乐曲,音律和谐,宛转悠扬;生命是流淌的江河,奔流不息,滚滚向前。
图为先生之学术继承人张慧宇